藍色休閑之都 世界宜居城市
威海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遙相呼應,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威海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山東半島的區域中心城市、重要的海洋產業基地和濱海旅游城市。1984年,威海成為第一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90年,被評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威海是中國著名的海濱度假旅游之城,被譽為“藍色休閑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威海市中心城區南部,威海市環翠區境內,是威海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與 178 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 20.5%,現已成為韓國和歐美企業在威海投資最集中、質量最好的區域。
交通樞紐中心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 44 公里黃金海岸線,威海港新港作業區位于經區境內。火車站、汽車站、城際鐵路威海總站、威海南站均居區內,桃威鐵路、青榮城際鐵路穿境而過。距威海國際機場 35 公里,是威海市的交通樞紐中心。
對韓物流優勢
威海是距離韓國最近的中國城市,是中國對韓跨境電商出口最大口岸。目前,威海已經開通至韓國仁川、平澤、群山、釜山等港口的海上航線 9 條,其中客貨班輪航線 5 條,每周 15 個航班,集裝箱航線 4 條,每周 7 個航班,是兩國間海上運輸時間最短、航線密度最大、運輸成本最低的開放口岸。威海至仁川是中韓之間最快捷的空中航線,空中飛行時間僅需 45 分鐘。2019 年 5 月 1 日開通至韓國清州、大邱的空中客運航線,實現威海至韓國客運航班每天 6 班。
高端制造業的聚集區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以船舶及零部件、通用與專用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新材料、電力能源、輕紡服裝八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也占有重要比重。
威海東部濱海新城
威海傾力打造的精致城市樣板標桿,總體規劃面積 191 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 45 平方公里,規劃容納 40-45萬人。新城突出地域特色,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運作、高標準建設,致力培育國際會議會展、國際商務核心、科創產業、高端制造.國際教育培訓、旅游康養六大功能區,正全力打造成威海科創經濟產業發展策源地、東北亞會議會展重要集聚地及國際著名旅游度假勝地。
威海中央活力區
威海中央活力區位于威海市核心地段,以高鐵站、汽車站、火車站為中心,沿統一南路向東西方向拓展。項目規劃總面積 3300 畝,利用 3-5年時間,進行一級地整理開發,依托高鐵樞紐窗口和國際化品質環境,重點吸引國際國內優秀企業入駐,打造威海CBD、城市新名片和規模集聚的現代服務業基地。
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產業園
以深化中日韓經濟合作為著力點,打造“四港聯動”引領區,做大做強威海港,培育壯大臨港經濟;打造國際經濟合作示范區,培育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業及港口物流、商貿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區域協同發展融合區,成為東部濱海新城與中心城區的有效連接點,促進區內陸海聯動、港產城融合發展。
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
威海市搶抓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機遇,在全國 17 個試點地區中打造的唯一一個服務貿易實體。總占地 516畝,總建筑面積 126 萬平方米,總投資 70 億元,重點發展軟件應用與開發、服務外包、電子商務、信息與通信技術四大產業,著力打造立足威海,輻射東北亞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實施開放活區和深耕日韓戰略,深入推進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核心區建設,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加大精準招商力度,是韓國人在威海投資、經商、居住最集中的區域,成為全市對外貿易體量最大、前景最好、經濟外向度最高的板塊。
綠天使將助力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工作,以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引得金鳳“筑巢”棲。為威海經開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為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以孵化基地為支點,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18個創業園區和22個產業園區,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孵化企業3000余家,已投資企業近60余家。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助力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