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 進博會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是黨中央著眼于推動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務實行動。 本次進博會,共計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近3500家參展企業將與數十萬名專業觀眾面對面交流,共謀開放合作,共享繁榮未來。 作為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后舉辦的重大經濟外交活動,第七屆進博會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開放的信心、決心和實際行動,展現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讓更多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增進開放合作共識,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進博之約 “進博之約”,友誼之約,合作之約,共贏之約。 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法國、馬來西亞、尼加拉瓜、沙特阿拉伯、坦桑尼亞、烏茲別克斯坦擔任主賓國;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企業展,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人文交流活動展示面積超過3.2萬平方米,由此可見,進博會“磁吸力”在不斷增強。 進博會的底色是開放合作,成功的關鍵也在于開放合作。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進博會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交易商品和服務,更交流文化和理念。 第七屆進博會國家展中國館,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謀世界發展繁榮”為主題的展覽,重點展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新成果。 在開放中彼此成就,在開放中共創未來。一扇“進博之窗”,展現中國與世界開放融通、共謀發展的決心和姿態,彰顯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共享未來的誠意和胸懷。七年來,在習近平主席的倡導和引領下,進博會越辦越好,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既為深化各國互利合作、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搭建寶貴平臺,也為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攜手并進、共促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動力。 敢于創新 勇于變革 以開放聚創新 讓技術和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各國應該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敢于創新、勇于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闡明創新的重要意義。 緊跟時代步伐、培育新質生產力,進博會著力打造新專區新賽道。前六屆進博會已有近25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科技創新的“進博效能”輻射全球。 第七屆進博會持續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諸多“首次”“首發”值得期待。技術裝備展區聚焦科技、工業、環保三大主題,科技主題區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進一步完善集成電路專區產業鏈,升級人工智能體驗區。 同時,本屆進博會還升級打造創新孵化專區。雅馬哈發動機公司、立邦、米其林、通用電氣能源等企業將分別帶來“中國首發”“全球首發”“亞洲首發”展品以及“亞洲首展”前沿技術亮相企業展,一件件新展品、一項項“黑科技”,凸顯海外企業對進博會的重視和期待。 活力招商 共創未來 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為全球企業搭建面向中國市場的展示平臺,共享中國市場發展機遇。同時,進博會不僅讓全球企業看到了中國的市場和機遇,也給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同時,進博會也是一個把握行業發展態勢、洞悉市場發展趨勢的窗口。廣大企業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引進更多質優價廉的原材料、先進技術、優質產品,推動自身降低成本、創新技術,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樣進博會也為企業提供了展示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的廣闊舞臺,助力更多企業出海。 透過第七屆進博會,世界各國將再次見證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承諾和行動,見證中國繼續引領世界開放之風的大國擔當。一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通過舉辦進博會身體力行、積極實踐,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走深走實。 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以孵化基地為支點,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18個創業園區和22個產業園區,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孵化企業3000余家,已投資企業近70余家。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助力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