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廠的建設必須根據擬建設項目的性質對建廠地區及地址的相關條件進行實地考察和論證分析,最后確定食品工廠建設地點。食品項目的建設條件是保證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包括項目本身的建設施工條件和項目建成后交付使用的生產經營條件。項目建設的條件既包括項目本身系統內部的條件,也包括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外部協作條件,項目建設條件的重點是項目建設的外部條件,包括項目建設的資源條件、廠址條件和環境條件等。
一、廠址選擇的重要性
廠址選擇是指在相當廣闊的區域內選擇建廠的地區,并在地區、地點范圍內從幾個可供考慮的廠址方案中選擇最優廠址方案的分析評價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廠址條件選擇是項目建設條件分析的核心內容。項目的廠址選擇不僅關系到工業布局的落實、投資的地區分配、經濟結構、生態平衡等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重要問題,還將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著項目投產后的生產經營,可以說,它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著項目投產后的經濟效益。所以,廠址選擇問題是項目投項目資決策的重要一環,必須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運用系統觀點和科學方法來分析評價建廠的相關條件,正確選擇建廠地址,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二、廠址選擇程序和要求
(一) 廠址選擇的程序
不同類型的食品廠適合于不同的建廠環境,因為不同的建廠環境具備不同食品項目所需要的建廠條件。一般來說,食品廠址選擇應考慮的建廠條件應包括建廠地區條件選擇和建廠地址條件選擇。先對建廠地區條件進行分析并選擇,然后再對建廠地址條件進行分析并確定建廠地址。
(二) 廠址區域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要考察的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有自然方面的,還有社會方面的。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氣候條件和生態要求兩個方面。
(1)氣候條件 氣候在選擇建廠地區時是一個重要因素。除了直接影響項目成本以外,對環境方面的影響也很重要。由于食品項目類型不同,氣候條件對項目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特別是在有大量運輸和建筑工程的項目中,天氣是影響項目的主要因素。在廠址選擇時,應從氣溫、濕度、日照時間、風向、降水量等方面說明氣候條件。這些方面中的每一項都可以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如平均日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及日平均氣溫等。
(2)生態要求 有些食品廠可能本身并不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但環境條件則可能嚴重影響著食品廠的正常運行。食品廠多數為農產品加工項目,明顯依賴于使用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可能由于其他因素 (如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降低等級。有的食品項目,用水量很大,而且對水質要求也很高,如果附近的工廠將廢水排入河中,影響工廠水源的衛生質量,則該項目將受到嚴重損害。
2.社會經濟因素
(1) 國家政策的作用
(2)財政及法律問題
3.基礎設施條件
食品企業的正常運行對各種基礎設施條件有很強的依賴性。從食品廠經營的角度來說,可利用的、發達的、多樣的經濟及社會基礎設施是不可或缺的。分析評價基礎設施的滿足程度。項目規模也可能對建廠地區構成嚴重的制約。如果項目相對較大,則可能只有少數幾個建廠地區能夠滿足項目在建設和生產期對能源、設備、勞動力、土地等的質量與數量的需要。
(1)燃料動力
(2)人力資源
(3)基礎服務設施
(4)排污物及廢物處理
4.建廠地區的最后選擇
建廠地區應選擇在原材料和燃料動力的產區 (即面向資源)或與企業有關的主要消費中心所在地(即面向市場)。
選擇建廠地區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原材料來源地及主要市場的交通情況,提出幾個可供選擇的廠區方案,并計算其運輸、生產成本。以資源為基礎的食品項目,由于運輸費用較高,應選擇建設在基本原材料產地附近;對易變質的食品工業則應面向市場,這類項目一般建在主要消費中心附近。但是,許多食品不可能由一個特定的因素就決定其廠址,既可以建在資源地,也可建在消費中心附近,甚至可以設在中間的某些點上。對于不過分面向資源或市場的食品項目,最好的建廠地區能夠將下列因素很好的結合起來:距原材料和市場的距離合理,良好的環境條件,勞動力儲備豐富,能以合理的價格取得充足的動力和燃料,運輸條件良好以及具有廢物處理設施等。
(三) 廠址選擇
在建廠地區基本確定后 應在可行性研究中,確定項目廠址。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確定幾個備選方案,然后從自然條件、基建條件、生產條件、環境保護和成本費用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論證,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的廠址方案。
1. 廠址條件分析的基本內容與建廠地區分析基本一致。對在選定的區域內的可能的廠址來說,應當分析下列需要和條件:
(1)廠址的生態條件 (土壤、場地上的危險因素和氣候等);
(2)環境影響(限制、標準、準則);
(3) 社會經濟條件 (限制、鼓勵、要求);
(4)廠址所在地的基礎設施 (現有的工業基礎設施、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關鍵性的項目投入物,如勞動力和燃料動力的來源情況);
(5)戰略問題 (有關將來可能的發展、供應和銷售政策的戰略);
(6)土地費用。這些因素的重要性,隨著項目的性質,擬進行的土建工程種類,排污物的種類和工人人數而定。在一個區域內原材料的取得和供應,公用設施、運輸方式和通訊條件有著明顯的差異。對此,需要進一步分析。
例如:罐頭食品廠廠址選擇
(1)原料:廠址要靠近原料基地,原料的數量和質量要滿足建廠要求。關于“靠近”的尺度,廠址離鮮活農副產品收購地的距離宜控制在汽車運輸2h路程之內。
(2)周圍環境:廠區周圍應具有良好的衛生環境。廠區附近不得有有害氣體、粉塵和其他擴散性的污染源,廠址不應設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和傳染病醫院近旁。
(3)地勢:地勢應基本平坦,廠區標高應高出通常最高洪水水位,且能保障排水順利。
(4)勞動力來源:季節產品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季節工,廠址應靠近城鎮或居民集中點。
三、廠址選擇的基本方法
(一)方案比較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對項目不同選址方案的投資費用和經營費用的對比,作出選址決定。它是一種偏重于經濟效益方面的廠址優選方法。其基本步驟是先在建廠地區內選擇幾個廠址,列出可比較因素,進行初步分析比較后,從中選出兩三個較為合適的廠址方案,再進行詳細的調查、勘察。并分別計算出各方案的建設投資和經營費用。其中,建設投資和經營費用均為最低的方案,為可取方案。如果建設投資和經營費用不一致時,可用追加投資回收期的方法來計算.
(二)評分優選法
這種方法可分三步進行,首先,在廠址方案比較表中列出主要判斷因素;其次,將主要判斷因素按其重要程度給予一定的比重因子和評價值;最后,將各方案所有比重因子與對應的評價值相乘,得出指標評價分,其中評價分最高者為最佳方案。
(三)最小運輸費用法
如果項目幾個選擇方案中的其他因素都基本相同,只有運輸費用是不同的,則可用最小運輸費用法來確定廠址。
最小運輸費用法的基本做法是分別計算不同選址方案的運輸費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運進費用和產品銷售的運出費用,選擇其中運輸費用最小的方案作為選址方案。在計算時,要全面考慮運輸距離、運輸方式、運輸價格等因素。
四、廠址選擇報告
廠址選擇報告的編寫內容可按《輕工業建設項目廠(場)址選擇報告編制內容深度規定》(QBJS20)執行。內容包括:
(一)選廠依據及簡況
說明依據的項目建議書及批文、建廠條件、選址原則、選址的范圍、選址經過。
(二)擬建廠基本情況
工藝流程概述及對廠址的要求,三廢治理及污染物處理后達標及排放情況。
(三) 廠址方案比較
概述各廠自然地理、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建廠條件及協作條件等。對各廠址方案技術條件、建設投資和年經營費用進行比較,并作《技術條件比較表》,《建設投資比較表》、《年經營費用比較表》。
(四)技術條件比較表包括的內容有:
1.通訊條件
2.地點、地形、地貌特征
3.區域穩定情況及地震烈度
4.總平面布置條件(風向、日照)等
5.占地面積,目前使用情況和將來發展條件
6.場地特征及土石方工程量
7.場地、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及地基處理工程
8.水源及供水條件 9.交通運輸條件
10.動力供應條件11.排水工程條件
12.三廢處理條件 13.附近企業對本廠(場)的影響
14.拆遷情況及工作量 15.與鄰近企業生產協作條件
16.與城市規劃關系,生活福利區的條件
17.原料、燃料、產品( 近、出)的運距(運輸條件)
18.安全防護條件
19.施工條件
20.資源利用與保護
21.其他可比的技術條件
22.結論及存在問題
(五)投資建設比較表
(六)年經營費用比照表
(七)廠址推薦方案
論述推薦方案的主要優缺點,并與擬建廠所要求的基本條件進行比較
(八)地政府及有關方面對推薦廠址的意見
(九)結論、存在問題與建議
五、建廠條件評價
(一)、資源條件評價
資源是項目建設的物質基礎,對資源條件的評價是保證項目能按照設計生產能力正常運轉和獲取預期投資效益的重要環節。
1.資源評價的一般內容
(1)擬建項目所提供的資源報告是否詳實可靠,是否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是否具有立項的價值;
(2)分析和評價擬建項目所需資源的種類和性質,是否屬于稀缺資源或供應緊張的資源, 是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3)分析和評價擬建項目所需資源的可供數量、服務年限、成分質量、供給方式、成本高低及綜合利用的可能性等;
(4)分析和評價技術進步對資源利用的影響,提出關于節約使用土地、水等資源的有效措施。
2.農副產品資源條件的評價
(1)分析過去農副產品的年產量及可供工業生產的用量;
(2)分析農副產品的貯藏、運輸條件及費用情況;
(3)目前作為加工原料的農副產品的供應情況及項目期的預測數量;
(4)目前作為加工原料的農副產品可供項目使用的質量、供給的期限及保證條件;
(5)項目中的農副產品如需進口,還須了解進口國的有關情況,可能進口的種類、數量、價格、供給期限及保證條件
(二)、原材料供應條件評價
(1)分析評價原材料供應數量能否滿足項目生產能力的要求
(2)分析評價原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項目生產工藝的要求
(3)分析評價原材料的價格是否合理
(4)分析評價原材料的運輸費用是否合理
(5)分析評價原材料的存儲是否經濟合理
(6)分析評原材料的來源是否合理
總之,評價原材料的供應條件的目的是選擇適合項目要求的、來源穩定可靠的、價格經濟合理的原材料,作為項目的主要投入物,這樣可以保證項目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燃料及動力供應條件評價
1.燃料供應條件評價
2.供水條件評價
3.電力條件的評價
(四)、 交通運輸和通訊條件評價
項目的運輸條件分為廠外運輸條件和廠內運輸條件兩個方面。廠外運輸涉及的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物資類型、運輸量大小及運輸距離等。根據這些因素合理地選擇運輸方式及運輸設備,對鐵路、公路和水運做多方案比較;廠內運輸主要涉及廠區布局、道路設計、載體類型、工藝要求等因素。廠內運輸安排的合理適當,可使貨物進出通暢,生產流轉合理。對交通運輸條件的分析和評價,重點應注意運輸成本、運輸方式的經濟合理性、運輸中各個環節 (即裝、運、卸、儲等)的銜接性及運輸能力等方面。
(五)、外部協作配套條件和同步建設評價
外部協作配套條件是指與項目的建設和生產具有密切聯系、互相制約的關聯行業,如為項目生產提供半成品和包裝物的上游企業和為其提供產品的下游企業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同步建設是指項目建設、生產相關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特別是大型項目,應考慮配套項目的同步建設和所需要的相關投資。分析評估的主要內容有:
(1)全面了解關聯行業的供應能力、運輸條件和技術力量,從而分析配套條件的保證程度。
(2)分析關聯企業的產品質量、價格、運費及對項目產品質量和成本的影響。
(3)分析評價項目的上游企業、下游企業內部配套項目在建設進度上、生產技術上和生產能力上與擬建項目的同步建設問題。
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以孵化基地為支點,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18個創業園區和22個產業園區,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孵化企業3000余家,已投資企業近70余家。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助力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